尺神经在椎间孔外、斜角肌间、胸廓出口处的易卡压点不在此文赘述,本文主要分享尺神经在上肢的易卡压点及超声解剖。
易卡压点1:Struther弓
图1
(摘致郑大解剖学,徐高磊)
图2
Struthers弓,首先区别于上一篇正中神经易卡压处Struthers韧带,两个不同的解剖概念,Struthers弓位于上臂中下段,顶部朝内,由增厚的臂深筋膜和内侧肌间隔组成,厚度明显增加,该弓约出现于肱骨内上髁近端8cm处,尺神经在上臂内侧下行过程中,穿过Struthers弓韧带下方,易受到该弓状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卡压症状,并非所有人均存在Struthers弓,发生率约50%。
如图1,尺神经在上臂中下段,穿过肱三头肌内侧头与肱肌之间的Struther弓,图2尸体解剖可见红色箭头为Struthers弓,N为尺神经,Struthers弓斜行尺神经表面通过,O为尺骨鹰嘴,BA为肱动脉,BB为肱二头肌,B为肱肌,IBL为臂内侧韧带,MIS为内侧肌间隔。
图3
图4
图3(A)为图4组织结构解剖图中A横断面,图3(B)为图4组织解剖图中B横断面,图4为Struthers弓装组织结构解剖图,箭头a为Struthers弓装组织,箭头b为MIS,H为肱骨,IBL为臂内侧韧带,*为尺神经,MHT为肱三头肌内侧头,M为正中神经
强调两点:Struthers弓存在率50%,超声下并非每个人均可扫查到;超声下识别臂内侧韧带、内侧肌间隔及Struthers弓需要较扎实的肌骨超声基础,临床工作中,依据症状及体格检查:尺神经卡压症状、肱骨内上髁约8cm处压痛伴Tinel征阳性,可做初步诊断或者超声引导下尺神经水分离诊断性治疗。
易卡压点2:肘尺管(尺神经沟)
图5
(摘自郑大解剖学)
图6
(摘自郑大解剖学)
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继续下行入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如图5,尺神经沟由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嘴、Osborne’s韧带及基底部的尺侧副韧带围成的骨纤维通道,Osborne’s韧带牵拉、紧张、损伤以及基底的内侧副韧带松弛、褶皱,造成肘管狭窄,卡压尺神经,图6为尺神经沟的体表定位。
图7
图8
如图7、图8,选择高频探头,肌骨/神经模式,深度2cm,聚焦1cm,探头两端分别置于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见两处高亮骨皮质回声,尺神经位于肱骨内上髁骨与尺骨鹰嘴之间,呈椭圆形/蜂窝样低回声结构,与尺侧返动脉后支伴行,尺神经表面有Osborne’s韧带通过。
临床工作中,依据症状及体格检查:尺神经卡压症状、肘尺管压痛伴Tinel征阳性,可做初步诊断或者超声引导下尺神经水分离诊断性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肘尺管内注射药物需少量,避免尺神经受到进一步挤压。
易卡压点3:尺侧腕屈肌两头汇合处
如图5,尺侧腕屈肌在近端分别附着于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尺神经通过肘尺管继续向远端走形,在尺侧腕屈肌两头汇合处进入其深面,此处为尺神经另一易卡压点。
图9
图10
如图9、图10,选择高频探头,肌骨/神经模式,深度2cm,聚焦1cm,探头两端分别置于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可见尺神经沟,探头于尺侧缓慢向远端平移,追踪尺神经,可见尺神经两侧逐渐增大的尺侧腕屈肌两头,尺神经位于两头之间,如图9显示了探头平移的方向,图10为尺侧腕屈肌即将汇合时,尺神经的位置。
此处为体格检查中易忽略的位置,诊断明确,可行超声引导下尺侧腕屈肌两头汇合处与尺神经水分离及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
易卡压点4:腕尺管(Guyon管)
图11
图12
(此图取自郑大解剖学)
Guyon管解剖:
Guyon管位于小鱼肌的近端,豌豆骨与钩骨勾之间,顶:腕掌侧韧带;内侧(尺):豌豆骨;外侧(桡)勾骨勾;底:腕横韧带及豆钩韧带。
图11、图12可见,尺神经和尺动脉在豌豆骨内侧进入Guyon管(入口),在管内尺神经发出深支和浅支,浅支向远端继续远行,深支潜入深部,通过豆钩管(出口),向外折行。
尺神经在此处因骨折、腱鞘囊肿、血管瘤、脂肪瘤等可以压迫尺神经,产生腕尺管综合征,压迫机制主要发生于豆钩管处,神经受压后,可出现小鱼肌及骨间关节肌力减弱、萎缩或麻痹,如涉及浅支则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迟钝,但环小指背面感觉良好。
图13
图14
选择高频探头,肌骨/神经模式,深度2cm,聚焦1cm,图13探头一端置于豌豆骨,前臂短轴切面,超声声像图为Guyon入口,可见尺动脉、尺神经及豌豆骨,图14探头两端分别连接豌豆骨与钩骨,切面为Guyon处口,也是腕尺管综合征中易卡压处,可见豌豆骨、钩骨、尺神经深支及尺动脉掌深支。
以上为尺神经在上肢的易卡压处及超声解剖,下次分享桡神经在上肢的易卡压处及超声解剖。
如有错误请多多指正,我医院麻醉科杨犇,期待与各位老师多多交流,共同学习,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ougancaia.com/ggcyy/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