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疾病(重要考点)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损伤。远距离行军易致腓骨下段骨干横行骨折
▲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不完全骨折:骨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完全骨折:△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
▲稳定性骨折:如横形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全身表现:△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发热(吸收热)
▲局部表现
△局部疼痛、明显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活动受限,重者活动完全丧失)
△特有体征:●畸形: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异常活动:出现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骨折的并发症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筋膜室压力过高)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局部肿胀严重、压痛明显
△远端淤血,青白发凉、麻木无力、动脉搏动微弱。活动肌肉疼痛加剧
△伤后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重者坏疽
△治疗:早期切开,广泛筋膜减压
▲坠积性肺炎:主要发生于骨折长期卧床者
▲感染:开放性骨折局部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
▲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及关节附近的骨折,多见于肘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的急救治疗
▲现场急救措施:△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治疗骨折的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不包括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治疗
▲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固定方法:△外固定;△内固定
▲复位方法
▲切开复位的指征
△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
△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
△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
骨折的愈合
▲间接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约在骨折后2周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约需4~8周
3.骨痂形成塑型期
全身因素
锁骨骨折
▲姿势:病人用健手托患肢肘部,头颈向患侧偏斜
▲局部肿胀,压痛
▲三角巾悬吊: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骨折部位为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交界处
▲治疗
△外展、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粉碎型骨折:●严重粉碎型骨折,若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很差,用三角巾悬吊
肱骨干骨折
▲肱骨中段骨折,最容易损伤的神经是桡神经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多见于儿童
△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
△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X线: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
△易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肱动脉)
桡骨下端骨折
▲伸直型(Colles骨折)的典型畸形:△“银叉”畸形;△“枪刺样”畸形
股骨颈骨折
▲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
故股骨颈骨折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预后差
▲按X线表现分类
△Pauwells角:指股骨颈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Pauwells角越大,越不稳定
△内收骨折:Pauwells角>50°,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外展骨折:Pauwells角<30°,属稳定性骨折
▲有绊倒伤病史,嵌插型能走要注意!
▲髋部疼痛,不能站立
▲伤肢足外旋畸形呈45°~60°,患髋压痛,下肢不能活动。
▲患肢短缩
▲非手术治疗:适于外展型等稳定性骨折。△穿防旋鞋,下肢皮肤持续牵引6~8周
▲手术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
●头下型骨折,并有移位时
●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股骨干骨折
可能损伤胫神经、腓总神经、腘动脉、腘静脉
▲非手术方法:首选。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适于3岁以下儿童、比较稳定,软组织条件差者
▲手术疗法
△髓内针内固定的手术指征:
●非手术治疗失败;●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有多处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胫腓骨骨折
▲胫骨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中、下1/3交界处,是胫骨横切面三棱与四边形移行部位
△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从胫骨中上1/3交界处后方进入的滋养血管损伤
▲中1/3骨折,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骨肌筋膜室综合征(因严重挤压而发生)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最轻微的脊髓损伤。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X线检查:首选
▲手术的指征是:●影像学显示胸椎压缩性骨折,并有碎骨片突出至椎管内
骨盆骨折
多有强大外伤史。如车祸、高空坠落史
▲常见有血压低、休克
▲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阳性
▲会阴部的淤斑是骨盆骨折(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肩关节脱位
▲方肩畸形
▲Dugas征(杜加征、搭肩试验)阳性
肘关节脱位
▲肘后三角关系异常(失去正常)
桡骨头半脱位
▲有腕、手被向上牵拉史
▲不敢屈肘持物
▲手法复位:屈肘90度,前臂旋前、旋后。不必任何麻醉。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是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
▲髋关节后脱位(最多见):典型表现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有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
▲复位:单纯髋关节后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
△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Bigelow法(旋转法):用于复位髋关节
手外伤
▲治疗:现场急救:止血、创口包扎、局部固定
清创后有骨折和脱位者必须复位固定
△手部创口一般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处理
△清创需要止血带控制
△清创按从浅层到深层进行
▲一期闭合创口
△创口整齐(如切割伤),无皮肤缺损者采用局部包扎或直接缝合
△如有皮肤缺损可游离周围软组织予以覆盖(即自体游离皮肤移植修复)。张力过大的创口也可采用此法
△皮肤缺损而伴有重要深部组织如肌腱、神经、
▲正确的术后处理
△包扎时用纱布隔开手指同时露出指尖
△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应用抗生素。
△将桡茎突部的敷料剪开
▲手部骨折与脱位:骨折必须复位
断肢(指)再植
▲保存断肢(指):最好的方法是包装于口袋内干燥冷藏
△近距离用无菌敷料或清医院
△远距离包扎后放在干燥冷藏容器中保存
△但不能让断肢(指)与冰块直接接触,以防冻伤
△也不能用任何液体浸泡断肢(指)。
△再植时限:应分秒必争。一般以6-8小时为限
断指再植可延长至12~24小时
△切割伤再植成活率高,效果较好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畸形;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感觉消失,夹纸试验阳性
▲桡神经损伤:垂腕畸形
肩关节周围炎
▲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恢复时间需要1年左右
▲好发年龄50岁左右(40~70岁),女性多于男性
▲特点: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
▲以外展、外旋和内旋、后伸最重
▲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不应限制肩关节活动
肱骨外上髁炎
▲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可作出诊断
狭窄性腱鞘炎
▲早期仅为晨起患指僵硬、近端指间关节疼痛
▲弹响指或弹响拇,伴明显疼痛,活动受限
成人股骨头坏死
▲病因:尚不清楚。长期应用激素可致本病
▲最先出现的症状为髋关节疼痛或膝关节疼痛
▲髋关节活动受限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本病好发于12~14岁好动的男孩。临床上以胫骨结节处逐渐出现疼痛、肿块为特点
▲胫骨结节明显隆起,皮肤无炎症。局部质硬,压痛明显。
▲X线片:显示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或碎裂,
颈椎病
▲神经根型:△肩颈痛、向上肢放射(放电样疼痛);△神经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阳性
▲脊髓型:早期四肢无力和麻木
▲椎动脉型:眩晕、视物模糊,可猝倒发作
▲手术治疗:脊髓型首选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最常见的部位是L5-S1
▲腰痛,向下肢放射,咳嗽、喷嚏时加重
▲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并向患侧倾斜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正常一般至少提高到60°-70°
▲腰5~骶1: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麻木,趾背伸无力
▲CT:有较大诊断价值
▲手术治疗:用于病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出现大小便障碍者
骨关节炎
▲病因:肥胖是易感因素
▲病理: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为主。主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尤其远端指间关节)等部位
▲疼痛:
▲僵硬:
▲关节活动弹响(骨摩擦音)为特征性体征
▲关节内可有积液,浮膑试验可阳性。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方形手
▲X线片:关节间隙狭窄,边缘不整,可见骨破坏、骨质增生
▲手术治疗:截骨矫形,重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明显体征;△腰椎活动度降低;△骶髂关节压痛,早期即可出现,病情活动期可有韧带/肌腱与骨附着点压痛,椎前凸消失,
▲HLA-B27阳性
▲X线片:骶髂关节间隙狭窄,边缘不整,可见骨破坏;脊柱“竹节样”变
类风湿关节炎
▲基本病变为滑膜炎
▲关节症状:△晨僵;△肿痛:持续性,多为最早症状。最早侵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及腕关节也受累
▲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皮下结节):对诊断较有意义。无痛性,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多见
▲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RF):
●阳性(滴度>1:20)有意义,也可阴性;●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变化,滴度对疾病活动诊断最有意义
▲影像学检查:手指及腕关节的X线摄片最有价值;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药:双氯芬酸、阿司匹林等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首选甲氨喋呤;●生物制剂和免疫性治疗: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
△糖皮质激素:服用泼尼松等
△植物药制剂:雷公藤多苷
▲外科手术治疗:严重畸形者可做关节手术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
▲WBC
▲血培养
▲局部分层穿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早期在压通最明显处用有内芯的针头穿刺,抽脓汁涂片,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是皮肤有窦道并见死骨排出
骨与关节结核
▲好发部位: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
▲手术适应症为:窦道流脓经久不愈
脊柱结核
▲全身症状:低热、疲倦、消瘦
▲寒性脓肿是少数患者就医的最早体征
髋关节结核
▲儿童多见,早期病变以单纯性滑膜结核多见
▲局部表现:儿童患者常诉膝关节处疼痛
▲“4”字试验:阳性
▲托马斯(Thomas)征:阳性
▲X线: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为早期X线征象
骨软骨瘤
▲多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膝部)
▲硬性无痛肿块
▲X线表现:杵状或疣状肿块,边缘清楚,无骨膜反应。
骨囊肿
▲X线:干骺端圆形边界清楚透亮区,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成蜂窝状。
骨巨细胞瘤
▲好发年龄21~30(20~40)岁
▲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
▲典型X线表现:骨端膨胀呈肥皂泡样
恶性骨肿瘤
▲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提示可能为骨髓瘤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骨髓穿刺是最有意义的检查
骨肉瘤
▲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局部疼痛,
▲肿块、浅静脉充盈或怒张,
▲伴全身恶病质
▲碱性磷酸酶增高
▲X线表现: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线”形态
▲治疗:最佳治疗为:术前化疗加保肢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