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狗肝菜 > 狗肝菜营养 > 正文 > 正文

理气类原料分析与作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8 21:45:26
营养健康

诚挚关爱

共赢健康生活

理气是指采用具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补中益气作用的穴位,并配合一定手法,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的方法。气虚者宜补,气滞者宜疏,气逆者宜降。针灸常取用气海、膻中、太渊、内庭、太冲等穴。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理气为治法之一。即调理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用于治疗气病的方法。常用具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补中益气作用的药物,治疗气滞、气逆、气虚。气虚宜补,气滞宜疏,气逆宜降,故又分补中益气、疏郁理气、和胃理气、降逆下气等。

↑↑↑点击上方右侧绿标,即可收听音频下面我们分享理气类原料分析与作用

柿蒂

降气止呃,为治呃逆要药。

多用于胃气上逆之呃逆。

治寒性呃逆配丁香;治热性呃逆则配竹茹。

煮水喝。

单方剂量:3~9克。

沉香

(1)降气止痛:

用于脾胃气滞之胸腹胀痛或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配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

(2)纳气平喘:

用于肺气上逆之胸满喘急及肾不纳气之虚喘。

剂量:1~3克。研末冲服。

荔枝核

行气散寒,治疗疝痛的常用药。

用于疝气、小腹气痛及睾丸肿痛,常配川楝子、小茴香。

配木香治胃痛。

中药剂量:5~9克。

川楝子(金铃子)

(1)清热利气止痛:用于湿热挟气滞所致的胁痛、脘腹痛及疝痛。

配元胡名金铃子散,治胁痛、胃痛。配小茴香、吴茱萸、橘核,治小肠疝气。

(2)杀虫:用于蛔虫、蛲虫之腹痛,常配鹤虱、使君子、槟榔。

剂量:9~15克。

刀豆

甘,温。归胃、肾经。

为温中补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补脾肾、通利肠胃。

适于脾肾虚寒体质、肠胃气机不畅以及老年人和无病强身者食用。

常用养生方如刀豆炖肉。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素体热盛者不宜食用。种子:温中,下气,止呃,补肾。用于虚寒呃逆,呕吐,肾虚,腰痛,胃痛。果壳:煮水喝,通经活血,止泻。用于腰痛,久痢,闭经。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香橼

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药食同源。

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1、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胸胁胀痛,脘腹痞满。

2、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食少。

3、湿痰壅肺,久咳痰多,胸膈不利。

煎服,3~9克。

香附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1、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脘腹胀痛,疝气疼痛。2、肝气郁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煎服3~9克。醋灸止痛力增强。

白梅花

酸、涩,平。归肝、胃经。

为调畅气机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调畅气机、开胃生津、清神益思。适于气滞体质及无病强身者食用。

疏肝解郁,和胃化痰。

常用量为3~6克。

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泡水喝。

厚朴

(1)行气消胀:

用于食积气滞的里实证,如腹胀或腹满痛,胀痛拒按。

治腹满里实证常配枳实、大黄。

(2)温中燥湿:

用于湿浊中阻之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苔白腻者,常配陈皮、蔻仁。

(3)降逆平喘:

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常配杏仁。

单方剂量:3~9克。

青皮

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1、肝气郁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

2、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3、气滞血瘀,久疟癖块。

煎服,3~9克。

醋灸疏肝止痛。

枳实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1、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呕恶,不思饮食。

2、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胀满,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

3、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气逆。

煎服,3~9克,大量可用至30克。

炒后较平和。

枳壳

为芸香科植物及其栽培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瓤),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用法用量同枳实,孕妇慎用。

豌豆

各地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等

甘,平。归脾、胃经。

为调理脾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理脾胃、调中气,产妇食之并能通乳汁。适于脾胃气滞体质者及产妇食用。常用养生如豌豆羊肉汤。

理脾胃,利小便,通乳汁。

1、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的功效;

2、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和饲料。应用于消渴:豌豆适量,淡煮常吃;应用于气血虚弱。

芜菁

蔓菁、诸葛菜、大头菜、圆菜头、圆根、盘菜

辛、甘、苦,平。

为开胃下气养生食品。

下气宽中,清利湿热。

降香

(1)降气止痛:用于脘腹及心胸作痛。

(2)活血止血:用于身体内外各种出血。

剂量:3~5克。

檀香

理气止痛:用于心胸闷痛,或脘腹胀痛。

中药剂量:1~3克。后下。

香附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单方剂量:9~15克。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为调畅气机养生食品。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常用量为2~5克,不宜久煮、阴虚燥热者不宜食用。

木香(广木香)

(1)行气止痛:用于肠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常配槟榔。用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常配黄连(名香连丸),配茵陈、郁金治胆囊炎、胆石症之肝区痛。

(2)实肠止泻:用于腹泻,宜用煨木香。

剂量:2~5克。生用行气止痛;煨用则健脾止泻。

薤白

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

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根色白,作药用,名薤白。

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为温通理气养生食品。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1、生则辛散,熟则甘补。故凡气结中寒、胸痹刺痛、下焦冷滞,宜微煮带生;中虚脾阳不足、食少难化、久痢冷泻、虚呃干呕,宜煮极熟进食。

2、适宜---冠心病,心绞痛,胸闷不舒之人食用;适宜急慢性肠炎痢疾,小儿疳痢者食用。

气虚无滞及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

凡气虚体弱之人忌食、忌与韭菜同。

陈皮(橘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

日常食之可调畅气机、燥湿化痰、解腻、去鱼蟹毒。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1、常用量干品为3~9克。

2、有实热津伤者不宜食用。

茉莉花

辛、甘,温。

为芳香理气养生食品。适用于气滞体质及日常调畅气机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茉莉茶。

理气和中。

主要用于下痢腹痛。可单用泡茶饮,或煮粥食。

内服:煎汤3~10g;或代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

1、常用量为3~6克。

2、诸养生不忌。

辛香偏温,火热内盛,燥结便秘者慎食。

抗菌消炎。

茉莉花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内服外用,可治疗目赤,疮疡,皮肤溃烂等炎性病症。

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用适量茉莉花煎水熏洗;或配金银花9克,菊花6克,煎水服。

治续筋接骨止痛,把茉莉根捣碎,酒炒,包患处。

治龋齿,用茉莉根研末,熟鸡蛋黄调匀,塞龋齿内。

治失眠,用茉莉根1.5克,磨粉水服。

荞麦

又称为三角麦、乌麦、花荞。彝族称为“额”,古代亦写成莜麦或乌麦。四川省习惯叫荞子。又叫“胡荞麦”。

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净肠草”之称,为下气洁肠养生食品。

日常食之可下气通肠、清洁肠胃、去除污浊。适于喜嗜肥腻、肠胃不洁者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荞麦萝卜粥。

下气宽肠,消食导滞。

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茎叶:降压,止血。

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

种子:健胃收敛。

用于止虚汗。炒香研末外用收敛止汗,消炎。

橘红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药食同源。

辛、苦、温。归肺、脾经。

理气,散寒,燥湿,消痰。

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2、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煎服,3~9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ougancaia.com/ggcyy/4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狗肝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